王延秀,教授,博士研究生导师,甘肃省教学名师。研究方向为果树逆境生理与栽培技术。研究集中于苹果砧木(垂丝海棠)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的机理,与果树现代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创新。
作为第二完成人分别于2010年、2014年建成《果树栽培学》、《园艺植物组织培养》省级精品课程2门,2017年建成《园艺植物组织培养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,2017年建成“果树学系列课程”省级教学团队1个;主讲的《果树栽培学》课程2020年获批甘肃省线下一流建设课程。获得校级讲课大赛一等奖1次,微课大赛一等奖1次;教学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次。
主持与参与完成科研项目9项,目前主持在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。长期以来,致力于甘肃优势林果树种的现代、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;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(2/10),三等奖1项(1/7)。在甘肃干旱荒漠生境苹果砧木的搜集、保存、抗性鉴定领域做出持续研究,获得较为系统研究成果;尤其以甘肃地方苹果属资源垂丝海棠为材料,进行了耐盐碱、抗旱、耐缺铁胁迫的机理研究,项目成果在Horticulture research,BMC,MGG,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;其中SCI论文18篇,园艺学报、生态学报、果树学报等一级学报30篇,SCD期刊10余篇。出版专著3部。
自2008年开始,在甘肃14个地州开展以苹果、枣、核桃为主的现代果树栽培技术培训与服务工作。14年来,累计培训农民及各类技术员20000余名。足迹遍布全省14个地州40余县。